欢迎您访问丰园小学官方网站!

素质教育 |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德育工作 - 素质教育 - 正文

浅谈对素质教育和其发展方向的认识

【摘 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它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关键字】素质教育 改革 全面发展 3+X+1模式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它的提出既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它关注人的发展,有特定的现代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基础;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回忆起我自己从小的经历就可见一斑了。我是山东的生源,可以说山东省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制度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许多的改革和试点都是从山东开始的,所以充分体会了这些年素质教育改革一步步的深入。刚上小学的时候,小学开始全面更换课本,试用新的素质教育课本和课程。之前的政治课改名为思想品德课,不仅学习一些政治基础知识,同时也加入了道德品质教育;此外,增加了自然课、音乐课、美术课及体育课等一些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的授课时间;还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加入了计算机课和英语课,为以后的全面提高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初一时候再次更换全新版的课本,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更有时代的气息,更加贴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再像以前的那样死板和陈旧。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加大了实验的比例,不断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中考制度再次改革,之前被我们认为是“副科”的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也以不同形式加入到了中考当中,而实验的操作也加入考试中,要求我们对一个完整实验进行操作,老师根据过程表现给出分数并最终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也成了中考的一部分,从之前单纯考试800米1000米长跑改为测试全面的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比例、身体柔韧度、立定跳远和台阶实验,这些对于其他一些省份来说都是到了大学才接触到的。就这样,我们一路跟着改革的步伐进入了高中。到了高中,我们又面临着高考的重大改革。

在其他省份还在逐步推广3+X模式高考的同时,山东省已经率先步入“3+X+1模式”的时代。众所周知,3+X代表语文、数学、英语加上文科或理科综合。而这多出来的“1”则被解释为综合能力测试,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音体美等一些人文知识,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小常识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都是考试的范围,就是为了考察一个考生的整体素质。虽然在最后的总分中只有60分,但却是包罗万象的。这就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全面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如音乐中一些世界名曲的旋律和作者要熟悉,简单的谱子和拍子也是考察的范围。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但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提高。有人也许会说,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并没有看出比应试教育好多少,应试教育起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和模板可以借鉴,而素质教育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此,众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来的。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个思想对我们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和搞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我们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环节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同时,我们彼此相互依存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以我初中的班级为例,在初二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在全校创新实行“合作学习”。把我们分成很多的学习小组,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成绩均等的三四个同学一起带动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又增进了大家的感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大家的动力也十足,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有所增强,大家都各自努力为了大家的成绩,都不愿意拉大家的后腿,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顿时浓厚了很多。这样的学习模式试验成功后,年级里其他的班级也纷纷效仿,而班主任也带领我们不断创新,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始终走在前列。我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对学生的成长启动积极的作用。对课本的改版和改革并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只有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

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而且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了。结合我自身来看,尽管从小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我是幸运的。教育的改革实际上走了很多弯路,而到现在仍然摆脱不了应试的帽子,我们的大环境仍然是一考定终身。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去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只是死读书,读一些与实际生活毫不沾边的知识,而是更多的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我从中受益匪浅。如果没有初中老师的“合作学习”,相信我没有现在这么看重团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高考的“3+X+1模式”,我从来都不会认识那么丰富的大千世界。在高中综合能力的课堂里,我们的课程虽然不多,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且是美术、音乐老师见周来上,但是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关注过的知识,美术课上认识了很多的世界名画,知名建筑和雕塑,名人间的奇闻异事,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新奇,也就是那时候第一次认识了梵高的《夜间咖啡馆》这幅油画,第一眼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的感觉;音乐课上欣赏世界名曲,丰富了人文类的知识,也使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体育知识是体育老师上内课的时候给我们讲,最近国内外的重大赛事,赛场内外,把体坛风云带给我们。我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了生活中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提高了个人全面的素质。我敢说,如果不是高考改革中硬加进去的,我们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些知识,无法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而这些知识在以后社会中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可以让你在与别人交谈是多一份淡雅,少几分轻浮,更好的提升自己,这才是素质教育所应该追求的。总之,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该更多的丰富人提升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上哈佛读清华那才是人才,真正的人才是应该在社会中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人生的惬意。